<%@ Page Language="VB" ContentType="text/html" ResponseEncoding="gb2312" %>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营销及管理>>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
乳业三巨头:优势扩大分化加剧
 
来源/作者: 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 2005-10-19 编录: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
 

 

  伊利、蒙牛、光明既是中国乳业的前三强,也是中国食品业的三甲。近期,三家公司先后公布半年报,记者与数位业内人士就其报表数据所衬出的各自特点和竞争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主营业务:“精确管理”显威力
   去年,伊利、蒙牛和光明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87.35亿元、72.14亿元、67.86亿元,业绩对比成阶梯级递减,而排名第四的企业被三强远远抛开。今年过半,第一阵营整体优势继续扩大,而其内部分化趋势更加明显。三家主营业务收入的名次没有变化,依次为伊利56.59亿元、蒙牛47.54亿元、光明34.67亿元。

   去年,伊利是唯一半年收入超过50亿元的公司,但今年半年就超出光明近22亿元,而去年总共也才超出20亿元;蒙牛已经超出光明近13亿元,而去年全年的优势不到5亿元。此外,光明山盟事件的负面影响从第三季度开始浮现,因此有业内人士预测,维持了短短一两年的乳业三足鼎立局面,很可能已经开始转向两强争霸。

   不过,进一步分析三方财务报表,这个结论似乎还不够精准。
   主营业务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与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上半年伊利、蒙牛、光明的主营业务利润分别为16.83亿元、10.66亿元、11.14亿元,伊利大幅领先,而蒙牛比光明
还要低一些;其平均毛利率分别为伊利29.74%、蒙牛22.43%、光明32.13%,蒙牛落后不少。

   这说明,光明的 市场和规模扩张,没有跟上另两家的步伐,尽管平均毛利率较高,但企业发展速度偏慢。蒙牛则依靠凌厉的资本运作和品牌宣传,继续攻城掠地,虽然已经不复前几年的超常规发展速度,但依然是跑得最快的乳业选手。但其销售成本居高不下,毛利率偏低,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蒙牛逐渐暴露出了此前“轻资产战略”的短板,由于“租用”的奶源和渠道缺乏后劲,所以蒙牛只能主要依靠价格战术,以牺牲利润换取市场份额,后续负面影响值得注意。伊利则在销售额第一的前提下,取得了业务利润第一的业绩,应该与其上半年新任董事长潘刚主导的“精确管理”大有关联。

   费用与利润:投入产出仁智各见
   从三家公司的营业费用上,似乎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未来的不同信心和选择。伊利、蒙牛和光明的营业费用分别为12.08亿元、蒙牛6.16亿元、光明8.11亿元。

   总体来看,增加营业费用是为了保证市场份额而进行主动扩张。伊利上半年营业费用同比增加超过30%,蒙牛增加低于20%,光明则只有11%。

   伊利12.08亿元的投入尤为引人瞩目,比蒙牛在产能扩张上多投入6亿。7月29日,伊利一口气公布了6个项目高达10.7亿元的投资的不多见的大手笔。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前任高管在主业投资上的迟疑,伊利给了蒙牛快速扩张的空间和机会,潘刚此举旨在填补前几年的产能缺口,同时也为未来夯实基础,公司声称在继续保持液态奶优势项目的同时,将同时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升酸奶、奶酪等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获利能力,二、三级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扩大。

   正因为大笔投入,导致伊利在主营业务利润大幅领先的局面下,最终的利润总额与蒙牛、光明接近的现象。

   上半年伊利、蒙牛和光明的管理费用分别为19608万元、11022万元和17296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7.65%、89.15%和4.55%。可以看出,光明上半年销售情况不够理想,但管理成本的控制非常出色,增幅最低;伊利聚焦于二、三级市场的精耕细作,管理成本上升,但增幅较去年有所下降,成效如何尚需时间观察;蒙牛管理成本依然维持在最低水平,但较去年却增加近一倍。

   正是由上述数据所决定,上半年三家利润总额分别为伊利27923万元、蒙牛32649万元、光明16353万元。主要由于营业费用的大幅差距,蒙牛此项排名跃升第一。三家的净利润分别为伊利1.707亿元、蒙牛2.465亿元、光明1.513亿元。

   数据显示,三家企业的税负差距非常明显,仅所得税一项,分别为伊利7911万元、蒙牛2645万元、光明1490万元,三家税率比例分别为28.3%、8.1%和8.53%,光明和蒙牛享受极大的税收优惠。而前5个月企业最终实际税负的差距更大,伊利为20322万元,蒙牛仅5619万元。业内人士认为,纳税情况作为企业地位与贡献的重要指标,伊利得了关键分。
   未来格局:拼优势补短板

   综上所述,业内人士认为,乳业三强分化趋势更加明显。伊利的盈利水平强于蒙牛和光明,一俟其上半年已经进行的巨额投资开始释放巨量产能,更能确保其未来几年内的优势地位。蒙牛前几年已经创造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奇迹,现在增速有所放缓,但善于借助热点事件进行灵活营销,其未来仍将体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能够在管理水平和人才建设方面补上短板,有望与伊利齐头并进,共同扩大市场。

   蒙牛液态奶几年来成长最为迅速,但产品线尚嫌单薄,过于偏重核心业务,年初高调宣布进军奶粉,要“消灭地方品牌”,但上半年业绩平平,不足伊利的1/6;近期与欧洲乳业巨头联手,体现出了其在奶粉领域强烈的进取心。而伊利则几乎在同时以全球最低价拿下了益生菌在中国五年的独家专营权,继液态奶、冷饮和奶粉三大主营业务夺冠之后,力图在酸奶领域建立作为。

   光明乳业相对态势不佳,但其在酸奶产品的霸主地位目前无人可以撼动,伊利也只有在2006年后才可以解决酸奶产能不足的问题。如果经营得当,光明尚有可能继续留在第一阵营中,也许明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乳品大会将成为它或进或退的一个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