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鹏 “ 受命于危难 ” 而出现,却不能当即挽回达能的颓势。达能的鲜奶和酸奶都遭遇连年巨亏,只能另谋出路寄希望于光明的现有优势。秦鹏力主将光明与达能 “ 合起来经营 ” ,并希望达能获取经营权。只可惜在个性强硬的光明董事长王佳芬那里这一招却总是行不通。软磨硬泡未遂,谈判往往不欢而散,秦鹏心中自然充满委屈。王佳芬透露,某次谈判结束后, “ 秦鹏实在受不了了,他很失态地抱怨说: ‘ 我算什么东西,要承受这么多,要这么求着、哄着你们啊。 '”
今年 3 月,王佳芬辞去了光明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亦从她倾注心力奋斗长达 15 载的 “ 光明 ” 舞台上正式谢幕,此后王佳芬退去光环,拒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1 个月后,她的自传《新鲜:我和光明 15 年》正式出版,书中揭露了光明成长壮大为民族企业过程中积淀的大量的第一手商战内幕,尤其解密了与达能联姻合作 15 年间达能不断希望增持股票并掌握光明的详情,功成身退之后,王佳芝将达能的 “ 司马昭之心 ” 公之于众。
热恋:如胶似漆
光明与达能的首次牵手应源于 1992 年,光明与达能正式签约成立合资公司,尚未建立市场意识的光明从此次合作中受益匪浅。
王佳芬谈自己首次读到达能关于合资企业的可行性报告时, “ 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冲击 ” ,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企市场化理念尚未建立,一切是 “ 摸着石头过河 ” 。 1992 年光明与达能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工厂双方各占 50% 的出资比例,由达能负责经营。在这次合作中,有着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达能成为光明推广市场化改革和学习先进技术的典范和 “ 老师 ” ,有着相当丰富的本地资源的光明为达能生产酸奶提供了有效保障,合资价值凸显,双方也各取所需,王佳芬称这段日子为甜蜜的 “ 热恋期 ” 。
最终达能生产的酸奶在上海一炮打响,受到上海人的一致欢迎,不仅让光明为之一振,也让达能法国的总部兴奋不已,光明与达能的联姻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裂痕:祸起萧墙
业内人士曾经评论:光明乳业最聪明的地方就是在与外资合作之初,坚守 “ 保留继续独自生产销售酸奶和保鲜牛奶权力 ” 的底线。在和达能恩怨纠结的 15 年中,这是个性强硬的王佳芬始终坚守的底线,也是她的骄傲所在。
光明与达能的合作裂痕始于 1995 年,是时双方合资的新鲜奶工厂建成投产,按照 1993 年的约定,鲜奶合资企业双方按 5 : 5 的比例共同投资,同时如果一年内光明的资金不能到位,就视光明自动弃权 50% 的股份。设定条项之初,光明已与银行达成相关协议:如有需要,即可贷款。
王佳芬回忆说: “ 在新厂投产前夕,做新鲜奶起家的达能像中了邪一般,慌不择路地将新鲜奶设备换成了二次高温灭菌的常温奶设备,这个临时性的变动遭到了市场的报应,新工厂生产的产品在上海根本卖不动。 ” 几经周折,这产品 “ 几年下来都没有打开市场。 ” ,昔日风光的项目变成了一年亏损上千万的无底洞。王佳芬趁势以贷不到款为由,放弃了 50% 的投资权,仅以现有土地和厂房作价,变成 18% 的小股东。由此也埋下了双方决裂的隐患。
秦鹏 “ 受命于危难 ” 而出现,却不能当即挽回达能的颓势。达能的鲜奶和酸奶都遭遇连年巨亏,只能另谋出路寄希望于光明的现有优势。秦鹏力主将光明与达能 “ 合起来经营 ” ,并希望达能获取经营权。只可惜在个性强硬的王佳芬那里这一招却总是行不通。软磨硬泡未遂,谈判往往不欢而散,秦鹏心中自然充满委屈,王佳芬透露某次谈判结束后, “ 秦鹏实在受不了了,他很失态地抱怨说: ‘ 我算什么东西,要承受这么多,要这么求着、哄着你们啊。 '”
与达能的合资公司不断亏损,光明只能抽身而退全力退股,最终双方只能短暂了却这段姻缘。
激战:寸步不让
转机出现于 2000 年光明乳业筹股上市的阶段,光明和达能又开始第二次峰回路转的联姻之路。
是时,光明乳业根据上市要求改成 5 个股东以上的股份公司,经协商农工商与上海实业两大股东各让出 10% 的股份,由王佳芬寻找 4 家各持股 5% 的新股东。在如愿找到 3 家新股东后,消息敏感的秦鹏亲自上门,积极要求成为光明的小股东。
通过对王佳芬有影响力的上海实业进行游说,以及对上海实业与农工商领导旁敲侧击后,舆论支持对达能参股光明已是一片叫好声。
王佳芬作出让步,但开出了四个颇高的条件:达能在中国的酸奶业务全部并入光明,并承诺不再在中国发展此项业务;以净资产 1 块钱买进达能在上海的两个合资企业,并以净资产买入广州达能;达能在未来 10 年内无偿提供达能的品牌供光明经营和使用,达能将提供酸奶的技术供合资企业使用;达能的参股价必须高于其他投资者。
这四个条件,秦鹏悉数同意。秦鹏在参股中的积极主动让王佳芬心存无奈,颇为讽刺地在书中称秦鹏为 “ 一条黏虫 ” 。
王佳芬说,整合后,达能销量大增。但达能始终没有放弃全面接手经营管理酸奶业务的企图, 2003 年到 2004 年间,达能亚太区总裁易生门登门造访王佳芬,开门见山提出要求与光明建立酸奶合资公司,并以光明如果拒绝建立合资公司,达能就拒绝输出成熟的技术知识为要挟。王佳芬拒绝了这一要求,并愤愤冠之以 “ 强盗逻辑 ” 。
博弈与反博弈,经过数次的合作与交锋,双方都寸步不让,旷日持久的争夺战终尽尾声。
分手:不欢而散
2007 年 10 月 16 日 ,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称,达能 ( 亚洲 ) 将所持的 20.01% 股份以每股 4.58 元的低价转让给光明乳业两大东家上海牛奶集团和上海实业,为光明乳业和达能长达 15 年的姻缘做了了结。
股权转让的同时,达能和光明乳业双方有关的业务合作协议和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也将全面终止。光明乳业不再负责销售任何达能品牌酸奶。为此达能将向光明乳业支付 3.3 亿元的市场、渠道等相关补偿费用。此前 4 月,达能在收回托付光明经营的子品牌 “ 碧悠 ” 时,也曾向光明支付了相关补偿费用 8000 万元。和光明乳业分手,达能共支付了 4.1 亿元的分手费。
当事者王佳芬对此却依然不满,虽然对达能离开光明的后果有所预料,但她始料未及的是 “ 达能会如此没有道德地找我们的竞争对手 ” ,此后,王佳芬不断自责,无法预知 “‘ 逼走达能 ' 是对光明负责还是给光明带来 ‘ 灾难 '” 。
分家后的光明与达能在市场中的争夺战,仅仅拉开了序幕。
舌战台
与光明两度 “ 牵手 ” 却最终不欢而散,与娃哈哈 “ 恩爱 ”10 年却彼此交恶缠斗至今未休,称霸欧洲市场的达能和中国同业的合作为什么接连不得善终?
王佳芬:秦鹏真是一条 “ 黏虫 ”
直接参与了达能、光明从 “ 联姻 ” 到 “ 离婚 ” 全过程的光明乳业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佳芬在《新鲜:我和光明 15 年》中直言,她曾因觉得达能的 “ 野心和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肯定后患无穷 ” ,而代表光明拒绝了达能的合作请求。王佳芬评价达能中止与光明的合作是 “ 不仁不义、没有道德 ” ;同时还认为达能中国区主席秦鹏在商业谈判时的作风 “ 真是一条 ‘ 黏虫 '” 、秦鹏的 “ 狗皮膏药功夫一流 ” 、是一个 “ 厚脸皮 ” 。
宗庆后:不对此发表意见
而从去年起与达能纠纷不断的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也曾多次公开指责达能、秦鹏在达娃商战中的所为。但目前正因其 “ 涉嫌偷逃税 3 亿元 ” 而在接受调查的宗庆后,昨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却表示对王佳芬的书中言论 “ 不发表意见 ” 。
宗庆后曾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他看来,娃哈哈和达能的合资合作, “ 除了钱什么都没有 ” :娃哈哈在和达能的合作中,只得到了达能 “ 掠夺性 ” 的投资,却没有得到初衷希望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达能:不予置评
对于王佳芬的上述言论,《每日经济新闻》昨日拨通了达能相关人员的电话,达能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陈未临
光明乳业:王佳芬是个真诚的人
对于光明乳业原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佳芬在 《新鲜:我和光明 15 年》一书中对秦鹏的指责和评价,光明乳业相关人士昨日表示: “ 王佳芬是一个很真诚的人,这本书是她以个人署名发表的,光明对此不作任何评论。 ”